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BMS)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简单来说,它是针对电动汽车中的电池进行智能化管理的设备,能够监测、识别电池的状态,对其进行温度、电量、充放电等方面的精细管理。
这个系统的核心在于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寿命以及效能的稳定性,尽可能地减少电池的损耗。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利用率、性能和整体成本效益。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件之一,充分保证其稳定工作和寿命,需要合理设计电池散热系统。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设计要求,以供参考。
动力电池散热的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两种。自然冷却方式成本低,但对温度控制和功率密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水平有限;而强制冷却则需要额外的散热设备,但能更好地满足其功率密度,实现快速散热。
针对车辆电池包散热的需求,在初步方案设计时应目前可以采用吊装、通风等方式来优化布置方案,进一步降低电池模块之间的温度不平衡情况。
散热器是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选型一定要合理。优秀的散热器不仅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还要考虑到他的质量、耐用性和成本等因素。简而言之,实现合理的散热器选型应该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 散热面积大,且与电池正常工作区域密切接触;
2. 散热剂流动通道畅通,保证高效传热;
3. 散热器质量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4. 散热器制造成本适中,易于现实应用。
散热管是帮助散热器传导热能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和布置均会影响整个散热系统的效能。
1. 尽量使用铜管,以提高散热管的传热速度。
2. 若水平布局受限,则采用垂直布置方式。
3. 散热管数量要足够,排布合理。
空气导流是电池散热系统中关键的一环,要求有较高的整体设计深度,应通过模拟分析等手段进行优化设计。设计中要考虑空气导流的受阻情况以及空气流量、风道布局等因素,以最大限度提高空气流通效果。
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动力电池的性能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受到损害。电子和机械部分的温控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电子部分:
尽量选择原质量好、质量稳定、稳压能力强且能耐受高温或低温等恶劣条件而不变形的电源组件和控制器;
2. 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多采用温控开关接口设计,采用适当的热敏电阻直接接触电池模块匝间,在电池包的顶部和防火墙之间存在一个制冷单元,从垂直方向进入制冷单元内,从靠近电池的侧面出来,实现尽可能快速地电池组保温升温和冷却下降。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是未来电动汽车的一大核心技术,它能迅速有效地散发电池热量,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延长汽车的寿命,提高汽车的性能表现。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经过不断创新和升级,功能日益完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相信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将给更多人们驾乘电动汽车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愉悦。